云南昆明:多元普法模式为妇儿撑起“法治蓝天”
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
近年来,昆明市妇联聚焦妇女儿童法治需求,组织发动全市各级妇联“量体裁衣”,多形式、渗透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,全市妇儿权益保护网持续织密织广,普法成效逐步显现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至今,昆明市妇联已接访、接听热线3042次,提供维权指导服务2999起,为妇女儿童撑起了一片“法治蓝天”
“您好!这里是昆明市妇联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?”
一早,昆明市妇联“12338妇女儿童维权热线”就开始“热络”起来。电话那头,村民汪女士声音哽咽,向接线员说着想申请离婚经济补偿的诉求……
“现在,像汪女士一样主动拨来热线的妇女群众越来越多。”昆明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说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至今,昆明市妇联已接访、接听热线3042次,提供维权指导服务2999起。这也正是辖区妇女群众法治意识、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的生动体现。
近年来,昆明市妇联聚焦妇女儿童法治需求,组织发动全市各级妇联“量体裁衣”,多形式、渗透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,全市妇儿权益保护网持续织密织广,普法成效逐步显现。
“线上线下”巧普法 不漏一处不落一人
“监护权撤销申请的主体包括哪些?”“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,我国法律提供了哪些保护措施?”今年3月,昆明市妇联首场权益保护工作知识竞赛在呈贡区开赛,来自全市的50余名妇联工作人员和80余位妇女群众参与角逐。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,各战队信心满满、争相抢答,“女性在孕期、产期和哺乳期间,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女性的劳动合同!”“在我国,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接种……”现场“比学赶超”氛围热烈,大家学法热情持续高涨。
走进中国老挝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,昆明市妇联支起妇女儿童法治“小摊”,一对一、面对面,为边境线上的姐妹们送去了法治“大礼包”。在学校,“巾帼大宣讲”搬进三尺讲台,师生收获满满法治干货。来到企业,“零距离”普法讲座更是赢得女职工阵阵掌声……
除了线下“送法”,昆明市妇联积极链接资源,打通线上多元渠道,通过录制《法治昆明》电视栏目、开设线上普法讲座、组织网络答题等方式,不断扩大普法活动辐射面和群众参与度。今年以来,昆明市妇联已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活动4945场次,近10万名妇女群众参与其中。
“双语”精准普法 妇女群众听得懂用得上
“西山区团结街道是个多民族居住地。彝族、白族、苗族等少数民族占街道总人口的72%以上,很大一部分老年群体只能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沟通交流。”西山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了提升辖区普法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,团结街道妇联发挥当地工作人员“语言通”优势,联合多部门成立数支普法队伍,定期不定期下沉到各社区、村小组,以“少数民族语言+汉语”的“双语”模式,广泛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,帮助辖区妇女群众化解矛盾纠纷。
九旬彝族老人李奶奶便是受益者之一。
4月19日,团结街道适逢赶集日,游人如织。当天,李奶奶独自来到街道妇联办公室,工作人员在与其简单交谈后得知,李奶奶几乎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,但因自己的养老问题迟迟无法解决,无奈之下,找到妇联寻求帮助。
安抚好老人情绪后,街道妇联立即协调到辖区“双语”调解小组,并联系上了老人子女,现场以双方听得懂、能接受的语言,动之以情、释之以法,最终,老人赡养问题得以顺利解决。
据悉,西山区妇联今年已开展“双语”普法活动22场,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起,惠及妇女群众1200余人。
“情景再现+律师说法” 潜移默化根植法治观念
“因为带娃理念不同,我家矛盾不少,情况和上次看的情景剧差不多,所以想请你们帮忙调解一下。”
盘龙区居民吴女士口中的“看剧化矛盾”,缘何而来?
据介绍,2024年,昆明市盘龙区立足辖区实际,创新推出“情景再现+律师说法”普法情景课,课程以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为引,通过剧情演绎的互动形式,将“法律条文”化为群众听得懂、乐意看的“生活百科全书”,让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植根广大妇女群众心田。
今年3月,由昆明市妇联指导、盘龙区妇联推动首创的《战渣男》《剖谁谁做主》《职场性骚扰》《隔代教育》4部普法情景剧,已陆续在天祥社区、映象社区等7个社区上演,获得居民交口称赞,“这种普法形式有新意、趣味足,不仅可以学习法律知识,还能了解到诸多矛盾解决途径,避免因纠纷升级造成不可逆伤害。”
据了解,昆明市妇联系统的普法实践探索不止于此。其中还有安宁市妇联广纳人才成立的“安宁传万家”巾牌调解室,走村入户“普法强基”;禄劝县妇联“阿妈议事会”,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从源头化纠纷解矛盾;宜良县妇联“如燕”工作室定期普法,口碑载道……
让法治观念“浸润人心”,久久为功。昆明市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陈思瑾表示,市妇联将会继续发挥职能优势,加强创新驱动,持续探索普法新路径方法,让普法工作见行见效,为全市妇女儿童撑起“法治蓝天。”
来源:中国妇女报